课程建设

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整体安排,研究生院启动2022年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秉持“拓展人文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强化实际应用,鼓励学科交叉,跟踪学科前沿、深化课程思政”的理念,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着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课程申报要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紧密结合,课程建设要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课程内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突出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突出学科交叉和学科前沿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突出实践案例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二、建设内容

    1.学科前沿课程

    该类课程申报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组织。学科前沿课程要求聘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或整合所在学科师资力量,开设学科前沿课程。课程具有满足研究生培养需要的深度和难度,能够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授课形式要求模块化、团队化,周课时可以灵活安排。

    2.学科交叉课程

    该类课程申报以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单位组织。学科交叉课程要求在校内跨学科、跨学院规划共建学科交叉课程。课程注重传授本学科知识与学科外知识的交叉应用,授课形式要求模块化、团队化,周课时可以灵活安排。

    3.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课程

    该类课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旨在促进教学环节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课程申报要求本校教师与行业导师组成课程小组联合申报,本校教师要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资格,行业导师要有授课能力,能够以案例的形式将行业普遍采用的技术、标准、流程、规则引入课堂。周课时可以灵活安排。

    4.研究方法类课程

    该类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建设,旨在夯实硕士研究生参与科研的基础,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使其掌握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升科研胜任力和学术发展后劲。具体内容包括:专业软件应用、数学与建模基础、理工农医类研究生实验技术类、社科类研究生社会调查及统计分析、学术研究方法与规范等。

    三、课程思政建设要求

    1.建设要求

    申请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的课程要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有机融合,统筹推进。课程应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改进教学方法,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突出课程思政育人实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本年度最终立项的所有课程将作为全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育,并择优推荐申报甘肃省和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

    2.建设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工作,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鼓励将我省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中。

    3.思政元素

    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四、建设要求

    1.立项课程在建设期内进入研究生培养方案,供研究生修读。

    2.课程教师政治立场坚定,师德师风良好,能够准确把握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3.鼓励教师将各类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促进科教融合。鼓励教师按照本研贯通思路进行课程整合和建设。

    4.立项课程在建设期内形成一套完整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课件、教学视频,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5.所有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1年,课程建设过程安排立项评审和终期验收两个环节。按照“先建设后认定”的方式进行管理,一般不安排建设经费,建设期满验收合格后在绩效工资中给予绩效奖励。课程建设成果纳入各培养单位年终考核奖励指标,课程验收不合格列入年终考核负面清单,在绩效工资中予以体现。

    五、工作安排

    1.课程建设项目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申报,不接受教师个人申报。请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有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择优推荐。

    2.推荐申报的课程提交《兰州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项目申报书》(见附件)纸质版一份,电子版发送至zyxw@lzu.edu.cn。(因疫情影响,先提交电子版,纸质版后期提交)

    3.研究生院将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公示后确定立项名单。

    4.各培养单位于2022年4月2日前提交申报书电子版,纸质版另行报送。

   

    附件: 兰州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计划项目申报书

 

研究生院

2022年3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