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

关于开展2025年“走好研途第一步”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

    为进一步教育引导2025级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锤炼品德修为,恪守学术规范,追逐卓越研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现就2025年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工作主题

    走好研途第一步

    二、工作时间

    2025年9月至12月

    三、组织形式

    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由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牵头,各培养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各培养单位在开展学科专业认知、传承优良文化等基础上,聚焦研究生健康安全,结合学院与学科特色,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内容与形式,系统组织实施以“道德法治宣传教育、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人身财产安全教育、民族宗教知识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研究生新生教育,确保2025级研究生新生全员接受至少一次全面教育,实现“五个一”新生全覆盖,并逐步拓展至全体在校研究生。

    四、教育内容

    (一)道德法治宣传教育

    理想信念与国情时政教育:组织新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其深刻理解并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集体主义与校情院情教育:通过专题学习校史、院史、学科史,组织参观校史馆、博物馆、院史馆,开展校歌教唱等活动,增强新生爱校荣校、爱院荣院意识,主动融入集体。

    道德与法治教育:举办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报告会;组织动员研究生导师开展学术诚信与科研方法专题教育,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科研习惯,恪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结合“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等要求,普及法律知识,引导新生知法守法;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宿舍、班级和谐共进氛围。

    规章制度学习:组织新生系统学习《兰州大学 2025 版研究生手册》,了解掌握《兰州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研究生奖助管理办法》《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兰州大学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围绕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未来发展焦虑等研究生常见困扰,开展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与抗挫折能力培养,宣讲校内外心理支持资源,引导新生培育积极品格,增强心理韧性,树立主动求助意识,积极适应环境变化。

    体育健康教育:结合学院实际,组织院内外体育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鼓励新生养成健康锻炼习惯,以体育为纽带活跃集体氛围;支持学院联合举办趣味运动会、球类赛事等。

    心理健康筛查: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及思想动态调研,精准掌握新生心理状况,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在研究生基层组织设立心理委员,负责普及心理知识、组织相关活动、监测学生心理动态,及时识别危机信号。

    重点群体帮扶:结合研究生成长特点,摸排重点困难群体并建立分类档案,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成效。

    (三)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采用“理论学习+实操训练”模式,开展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新生掌握终身受益的急救能力。研工部将协同第一临床医学院系统开展培训,具体安排后续通知。

    (四)人身财产安全教育

    人身安全教育: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与设备操作安全;开展出行安全教育,进行差旅与野外调研安全和日常出行安全教育提醒;开展网络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知识教育普及,普及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加强国家安全专题教育,强调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技术安全、数据库使用规范及保密要求,提升保密意识;开展宿舍安全文明教育,严禁使用违规电器,选聘研究生新生宿舍长,定期开展研究生宿舍安全检查走访;引导新生积极办理医疗保险业务。

    财产安全教育: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题安全教育活动,建立网格化、常态化、多元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机制,组织所有研究生新生签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情书》,切实提高学生防范诈骗意识,共建“无诈校园”。

    (五)民族宗教知识教育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政策教育:组织学习我国涉宗教法律法规,引导新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确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强调校园内严禁从事任何宗教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培养单位要充分认识入学教育对新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认真谋划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环节。落实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推动导师全程参与入学教育。

    (二)强化保障,夯实组织。建优建强研究生新生宿舍、班级、团支部、党支部、课题组等基层服务管理组织,做好新生党员团员组织关系转接,实现基层组织全覆盖。配齐配强新生班主任和各级组织学生干部力量,将班(团)干部、宿舍长纳入研究生干部培养体系。

    (三)注重总结,提升实效。请各单位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注意收集学生参与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学生学习登记制度,并于12月20日上报新生参与各类教育的人数和覆盖面。工作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请及时报研工部,研工部将开展典型工作经验和做法宣传。

    联系方式:李晨阳 8914283 lichy@lzu.edu.cn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2025年9月8日